
防水补漏施工存在诸多难点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: ### 施工环境复杂 - **基层状况不佳**:建筑的屋面、墙面等防水部位的基层可能存在不平整、裂缝、起砂、空鼓等问题。这些缺陷会导致防水材料无法与基层紧密粘结,形成渗漏隐患。例如在老旧建筑的屋面防水补漏中,由于屋面长期受自然环境影响,水泥砂浆找平层可能出现大面积起砂现象,使得防水卷材难以有效铺贴。 - **阴阳角及管根部位**:阴阳角、管道根部等部位形状复杂,防水施工时难以做到卷材或涂料的均匀铺设和完整覆盖。这些部位容易形成应力集中,在温度变化、结构变形等因素作用下,防水材料更容易出现开裂、脱落等问题,是防水补漏的关键薄弱环节。 - **气候条件限制**:防水施工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。在低温环境下,防水涂料可能难以固化,防水卷材的柔韧性降低,不易施工且粘结效果差;高温时,涂料干燥过快,可能导致成膜质量不佳,卷材则可能出现流淌现象。而在雨天、潮湿环境中,基层含水率过高,会严重影响防水材料与基层的粘结性能,增加施工难度。 ### 材料选择与匹配 - **材料性能差异**:市场上防水补漏材料种类繁多,性能各异。不同的防水部位、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。例如,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地下工程,需要选择耐水性好、抗渗性能强的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;而对于屋面防水,除了考虑防水性能外,还需要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性能。如果材料选择不当,就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水补漏效果。 - **材料兼容性**:在进行防水补漏施工时,可能需要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复合施工,如基层处理剂、防水涂料、防水卷材、密封胶等。这些材料之间需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,否则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,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粘结效果。比如,某些基层处理剂与特定的防水卷材不兼容,会导致卷材与基层粘结不牢固,出现空鼓、脱层等问题。 ### 施工工艺要求高 - **节点处理精细**:防水工程中的节点部位,如变形缝、施工缝、穿墙管等,需要进行精细的处理。这些部位的防水构造复杂,施工难度大,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。例如,变形缝处需要先设置止水带,然后再进行防水卷材或涂料的施工,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止水带的位置准确、固定牢固,防水卷材或涂料在变形缝两侧的粘贴或涂刷要严密,否则很容易出现渗漏。 - **防水层厚度控制**:防水层的厚度直接影响防水效果。厚度不足,防水性能无法保证;厚度过大,则会增加成本,且可能导致防水层出现开裂等问题。在施工过程中,要精确控制防水涂料的涂刷厚度或防水卷材的铺设层数,这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。例如,在涂刷防水涂料时,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施工部位,合理控制涂刷遍数和每遍的涂刷厚度,以确保防水层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。 - **施工质量检测**:防水补漏施工完成后,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,以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防水性能。常见的检测方法有闭水试验、淋水试验等,但在实际操作中,可能会因检测时间不足、检测方法不当等原因,导致一些细微的渗漏点未能及时发现。 ### 后续维护与耐久性 - **结构变形影响**: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,可能会由于基础沉降、温度变化、地震等因素产生结构变形。这些变形会对防水层产生拉伸、挤压等作用,导致防水层破坏。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建筑、高层建筑或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建筑,结构变形对防水补漏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。 - **防水材料老化**:任何防水材料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,随着时间的推移,防水材料会逐渐老化,出现龟裂、脆化、失去弹性等现象,从而降低防水性能。不同类型的防水材料老化速度不同,如普通的沥青基防水卷材在长期阳光照射和风雨侵蚀下,老化速度相对较快,一般10年左右就可能需要进行重新做防水处理。 - **人为因素破坏**: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,可能会因为后续的装修、维修等施工活动,对已做好的防水层造成破坏。比如,在屋面安装太阳能热水器、空调外机等设备时,可能会在防水层上打孔、开槽,破坏防水层的完整性,引发渗漏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