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: ### 增大截面加固法 - **方法简介**:通过增加原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,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。 - **配合技术**: - **钢筋植入技术**:在原构件上钻孔,植入钢筋,然后与新增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,以保证新旧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。例如,在柱子加固中,通过植入竖向钢筋来增加柱子的承载能力。 - **界面处理技术**:对原构件表面进行凿毛、清洗等处理,以增加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。如在梁的加固中,将梁底面的疏松混凝土凿除,露出坚实基层,再涂刷界面剂,然后浇筑新增混凝土。 ### 粘钢加固法 - **方法简介**:采用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,使钢板与混凝土共同工作,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。 - **配合技术**: - **表面处理技术**:对混凝土表面和钢板表面进行打磨、除锈、除油等处理,以保证胶与表面的良好粘结。比如在混凝土柱粘钢加固时,先将柱表面的油污清理干净,再用砂纸打磨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,同时将钢板表面的铁锈打磨掉。 - **注胶技术**:使用专用的注胶设备将结构胶注入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中,确保胶层均匀、饱满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通过在钢板上设置注胶嘴和排气孔来保证注胶质量。 ### 碳纤维加固法 - **方法简介**:将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,利用碳纤维的高强度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。 - **配合技术**: - **底层处理技术**: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、修补,然后涂刷底层树脂,提高混凝土表面的粘结性能。例如,对于有裂缝的混凝土梁,先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,再进行表面打磨和涂刷底层树脂。 - **碳纤维粘贴技术**:按照设计要求裁剪碳纤维布或板,然后均匀涂刷浸渍胶,将碳纤维材料粘贴在混凝土表面,并用滚筒滚压,排除气泡,使碳纤维与混凝土紧密结合。 ### 预应力加固法 - **方法简介**:通过对加固构件施加预应力,使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得到改善,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。 - **配合技术**: - **预应力施加技术**:采用千斤顶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,施加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值。在实际工程中,需要准确控制张拉应力和伸长值,确保预应力施加的准确性。 - **锚固技术**:使用可靠的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上,保证预应力的有效传递。例如,在梁的预应力加固中,采用特制的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梁的两端,防止预应力筋滑动。 ### 增设支点加固法 - **方法简介**:通过在结构构件上增设支点,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,从而降低构件的内力,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。 - **配合技术**: - **基础处理技术**:对于增设的支点,需要进行基础处理,以保证支点能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。如在软弱地基上增设支点时,需要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,如灌注桩、地基土挤密等,提高地基的承载力。 - **连接技术**:将增设的支点与原结构构件可靠连接,确保力的有效传递。例如,采用焊接、螺栓连接等方式将钢支撑与原混凝土梁连接起来,或者在混凝土柱上设置牛腿,与新增的梁式支点连接。